一、项目概况
开云网页版规划2025—2026年完成14门“AI+教育”课程建设项目,预算资金60万元,现面向校内外公开征集课程建设方案。
二、建设要求
(一)建设目标
符合《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要求,加快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应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围绕深度学习、LLM、AIGC、知识图谱、新形态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先行先试,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资源、案例、应用。
(二)基本要求
1.重塑课程内容体系。梳理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能力要求到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的目标链,明确内在支撑关系,重新梳理课程知识点,深度结合课程进行内容重构,打破传统课程组织模式,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融入最新科技成果和行业实践,强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进行教研备课、辅导答疑、学习分析等,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备课效率,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实施个性化教学。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智能辅导系统等智能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3.优化教学评价。建立信息采集、评价、督导、反馈机制,进行课堂教学智能评测,对影响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类要素进行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监督的全过程智能化。
4.聚焦各类课程特点。基于基础、工科类课程数理基础要求高、逻辑性强、内容相对抽象的特点,广泛运用模拟动画、视频、知识图谱等方式;结合农科类课程交叉性强、实验学时多、地域性差异大、周期长等特点,增加模拟解剖、动画演示、视频讲解等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前后知识关系,通过测验、讨论等方式,结合智能化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搭建AI助学或助教系统帮助学生自学和难点释义,切实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能力。
(三)主要内容
1.建设期内,为每门课程建设团队提供全程一对一指导,协助完成资源建设、课程制作、知识图谱制作、AI助学或助教系统搭建、课堂教学智能评测、智能化大数据分析等服务项目;
2.建设期内,协助建设团队在知名的线上课程平台开设课程至少2个教学周期;
3.建设期内,协助建设团队制作“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1个,并助力其推广使用;
4.建设期内,每年为课程建设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如教学研讨会、课程建设推进会等)不少于2次,参与专家应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或相关专业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三、参与方案征集单位的资格条件
(一)基本要求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备查);
2.提供近三年来参与至少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合同副本(原件备查);
3.提供近三年来承担过至少1项普通高等教育“AI+教育”相关课程建设、教育信息化项目合同副本(原件备查)。
(二)技术能力
1.具备AI教育技术研发团队,提供核心技术人员简历及相关资质证明;
2.提供AI课程开发、智能教学平台建设方面的成功案例。
四、方案评选与采用
1.方案评估的分值按照百分制设置。其中:适用性(40分)、先进性(10分)、独特性(15分)、科学性(10分)、报价(15分)、推广方式(10分);
2.方案的采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学校组织专家对征集方案进行综合评估,择优参考使用;
3.本次方案征集不影响应征单位后续参加本项目实施的投标资格;
4.本次征集活动坚持自愿参与的原则,征集的方案仅作为开云网页版“AI+教育”课程建设项目方案撰写的参考依据,不作他用。学校不收取或支付任何费用,应征申请人无补偿费用。
5.活动期间所有材料均由学校收集保存,方案不退还应征单位;
6.所有应征方案无论采用与否,应征方案的知识产权均归学校所有;学校对征集方案具有无偿使用权,有权汲取各征集方案的优点,对方案进行二次创作,如修改、增删、综合等优化设计,形成最终方案;
7.应征单位必须保证提交的方案是原创方案,无知识产权纠纷,否则一切法律责任由应征单位承担。
五、征集报名与咨询
(一)报名时间
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9月23日17:00止,以邮箱接收时间为准。
(二)报名方式
应征申请人需发邮件至指定邮箱(terra_zpc@126.com)报名并提供以下材料:
1.单位报名来函(明确联系人及电话、邮箱,加盖单位公章);
2.营业执照副本扫描件;
3.近三年承担相关项目的合同扫描件;
4.本项目建设方案。
报名材料请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请注明开云网页版“AI+教育”课程建设方案征集+单位名称。如邮件未收到以上规定材料,则视为未报名。
(三)咨询联系
应征单位如有疑问,请于2025年9月23日17:00前联系咨询;
联系电话:0550-6719051;
联系人:高老师。
教务处
202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