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在此,我谨代表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向大家汇报联盟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
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于 2020 年 11 月成立。在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开云网页版和凤阳县小岗村共同牵头,21 所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发起。联盟秉持 “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青年成长开创美好未来” 宗旨,构建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研究生服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创新实践,深度挖掘研究生志愿服务争先创优成功模式,致力于提升农科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注入蓬勃活力,为研究生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一、第一届理事会主要工作回顾
1.成功举办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的重要指示,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广大农科研究生开展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的知识和技能,联盟于2023年5月至10月精心筹备并成功举办了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此次大赛获得了广大研究生培养单位及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来自88所高校的986支团队近5000人报名参赛,经审核,最终有63所高校的281支团队近1500人入围全国决赛。10月27日至30日,45所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13支团队齐聚开云网页版凤阳校区,展开激烈角逐,中国农业大学“古生村科技小院志愿队”、沈阳农业大学“‘小山杏大产业’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开云网页版“微光助农志愿服务团队”等3支团队分别获得冠、亚、季军;28支团队获得一等奖,85支团队获得二等奖,166支团队获得三等奖。新疆农业大学等28所高校获得“优秀组织奖”;扬州大学“百年村小‘空中档案馆’寻访志愿团队”等28支团队的指导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本次大赛是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产生较大影响,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新闻联播、安徽日报、中国网、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央广网、新华社客户端等近30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大赛相关新闻和图片直播点击量48万余次。
2.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联盟连续3年组织开展全国农科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旨在挖掘和推广研究生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征集和评选,累计征集到50余家研究生培养单位316项活动成果,经研究生团队申报、联盟成员单位推荐、联盟秘书处审查、专家评审、联盟常务理事会议审议,累计评选出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优秀案例特等奖12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56项,为各成员单位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资源。
其中,湖南农业大学支教团连续6年派出43名研究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展支教活动,覆盖 8 所乡村小学,不仅开设文化课辅导,还融入农业科普课程,相关实践曾被纳入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农科研究生实践育人体系》,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助力共同富裕志愿服务团队”依托28名研究生科技特派员,深入浙江丽水、衢州等山区县,结对帮扶32个行政村,推动建立高山蔬菜、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基17个,相关实践成果不仅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更转化为《基于科技特派员的农林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4.0的农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5年7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2024年度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成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连续七年获最高等次“好”的评价。2024年,学校持续深化“三团一队”智力帮扶模式,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标杆创建等“六项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效。帮扶案例连续6年获评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典型案例,合阳县先后进入首批24个“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和“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序列。学校连续三年高质量完成国家乡村振兴局委托的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研究项目,为中央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3.加强联盟内部交流与合作
联盟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和全体理事会议,加强联盟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第一届理事会分别由开云网页版、湖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承办,在安徽凤阳、湖南长沙、内蒙古包头共召开了四次会议,累计120余所研究生培养单位500余人参加。会议就联盟的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理事会成员调整以及志愿服务创新经验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此外,联盟还积极组织各成员单位参加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志愿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4.创设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新增设理事单位,不断扩大联盟影响力
为有效提升联盟的影响力,加强有效宣传,联盟秘书处注册联盟公众号,搜集和发布成员单位的相关志愿服务活动。 近3年,联盟加强公众号运营,增加文章推送频率,截止目前共发布湖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贵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500余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特色案例。联盟秘书处在2023年、2024年、2025年分别在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思政工作2023年会、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第一届四次会议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创新论坛、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联盟2025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应用型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分别作《以赛促学锻炼本领 深厚培育爱农情怀》《以志愿服务为核的新时代农科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路径探索》主题报告。自联盟成立以来,在联盟各理事单位及广大成员单位的大力积极参与下,联盟共增设了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49家理事单位,联盟影响力日益凸显。
5.有序推进各项志愿服务工作
2022年以来,在国内疫情多发频发,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和国家陆续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的形势下,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秘书处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倡议》《关于积极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倡议书》《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农科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者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鼓励广大农科研究生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各项志愿服务,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踔厉奋进,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秘书处撰写《到广袤到田野中去——记全国农科研究生暑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新闻稿,详细记录2022年暑期包括湖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在内的20多所涉农高校500余名农科研究生积极投身三农事业,展现当代农科研究生的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生动实践,被中国网、安青网报道。
2023年以来,秘书处陆续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暑期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关于征集全国研究生20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案例的通知》《做乡村振兴追梦路上的“兴农人”——在第38个“国际志愿者日”的倡议》《用奉献点亮乡村 以知识引导振兴 关于推进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倡议》《关于征集“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专项活动材料的通知》,鼓励广大农科研究生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带动更多青年参与到服务“三农”事业的行动中来,踔厉奋进,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以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为平台,通过举办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和征集全国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优秀案例,鼓励引导研究生依托“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团”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三种载体,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企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其他高校以及学术组织进行有机协同,打造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特色活动和优质品牌,形成了以志愿服务为核,情怀塑造为矢的新时代农科研究生“一平台、三载体、五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知识丰、情怀深、本领强的农科研究生培养目标,提升了农科研究生培养质量。联盟及成员单位的志愿服务实践获得多方认可,2023 年联盟荣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 2023 年度重要贡献单位”,2024年荣获中国科协2024 年度科技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成员单位中,湖南农业大学支教项目获“雷锋杯”金奖,浙江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团队获“全国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这些荣誉既是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志愿服务赋能教学成果培养模式的认可。
6.召开专门会议,研讨联盟今后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明确联盟理事会的发展方向,加强联盟建设,优化组织结构,积极推进第二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相关工作,第一届联盟理事会本着对联盟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召开常务理事会专门会议,研讨联盟理事会今后发展方向及运行模式;优化联盟章程部分条款;审议换届相关事宜;推动第二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相关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1.管理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理事单位和理事是联盟存在和发展的主体,联盟应将为服务理事单位和理事作为基本职责,不断引导和拓展联盟理事单位志愿服务的频次和方式,切实增强联盟对理事单位和广大研究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2.联盟志愿服务活动缺乏创新。
联盟活动形式单调,活动频次较少、活跃度不够,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不足,主要是由于联盟组织协调难度大,缺乏多元化视角,资源整合有限。
3.部分理事单位参与度不高,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联盟对于理事单位和理事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部分理事对联盟组织的活动积极性不高,志愿服务活动信息传播渠道单一、宣传内容缺乏吸引力、理事单位之间互动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展望未来,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将继续秉承“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青年成长开创美好未来”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具体工作计划包括:
1.继续举办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
联盟将继续举办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吸引更多的研究生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与研究生教育的深度融合。
2.加强联盟内部交流与合作
联盟将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会议和交流活动,共同推动研究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3.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可持续性
不断探索和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举办主题鲜明的论坛和研讨会等,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和资源参与。同时,建立有效的持续运行机制,确保活动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并强化品牌意识。
4.加强宣传与推广,扩大联盟影响力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联盟的宣传与推广。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发布成果报告等方式,展示联盟的工作成果和亮点,提升联盟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进展。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和使命,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